宏观经济
1、中国人民银行:1月12日数据显示,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6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72万亿元,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这意味着在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年货币政策整体将边际收紧,M2、社融增速料将稳中有降,但为确保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二者增速不会明显下降,必须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跟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梁斯说。
2、国家卫健委:1月13日下午,国务院举行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进入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累计确诊病例万例,南北半球同时出现快速增长。国内多地报告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疫情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患者年龄大、农村比例高等特征,有的地方出现了社区传播、多代传播,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今天召开做好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安排春节期间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针对节日期间食品消费特点,加强重点食品监管,规范网络食品经营,加大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检查力度,特别是对农村地区集体聚餐、集会等重点区域开展风险排查防控,加大监督抽检力度,消除安全隐患。依法严惩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禁止滥食野生动物。
4、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负责人赵长保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谋划和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以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重点,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二,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三,调整优化支农政策;第四,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国内经济
1、央地密集谋划一批重大民生工程蓄势待建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惠民生补短板还将持续加码。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正在密集谋划实施新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除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外,养老育幼工程、社区新基建也将加速推进。业内指出,民生重大工程建设将撬动巨大的投资空间,要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2、“硬件钱包”亮相,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有望拓展
除软件之外,目前数字人民币钱包还呈现多种“硬件”形态,包括超薄卡钱包、可视卡钱包,以及徽章、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钱包。业内人士表示,“硬件钱包”满足了特定人群或特定环境下的数字人民币支付需求。展望未来,在技术、政策等配套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展到产业应用、政务应用、跨境应用等领域。
3、全国碳市场有望今年年中正式启动
《经济参考报》1月13日报道称,近期多个部委密集释放强烈信号,减碳支持力度将全面升级,一系列政策已在路上。报道称,全国碳市场有望于今年年中正式启动,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率先履约,“十四五”期间钢铁、化工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有望全部纳入。专家测算,“十四五”期间,碳排放交易量有望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增加3至4倍。到碳达峰的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亿元。
4、社区团购依靠补贴形成的低价难持续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生鲜产品的社区团购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风口,也属于互联网化最困难的领域,社区团购可以带动农副产品供应链数字化,但也要谨防巨头通过大规模的补贴,挤垮竞争对手,以不公平竞争的手段获得市场支配地位。
5、中加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再次展期
据中国人民银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jianicar.com/lyjd/158146.html